民以食为天,密码食以稻为本。斗米9月20日,大赛大米2024年阳江市特色优质米“斗米”大赛隆重举行。擦亮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阳江优质16家企业带着优质的大米参赛。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品牌感念农民辛劳,解锁品鉴阳江大米。密码
2024年阳江市特色优质米“斗米”大赛活动现场。
以米之名
传递阳江味道
本次大赛共邀请5位专家、10名观众担任评委,通过对各企业带来参赛的稻谷、米粒、包装、介绍进行现场评分。此外,各企业代表严格按蒸煮指南制作米饭,评委们根据大米的色泽、香味、感官品质、适口性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广东创优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本次“斗米”大赛一等奖,阳西县绿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二等奖,阳西县中源农业有限公司、广东金宏达粮油有限公司、阳西县印象龙高山大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三等奖。
“斗米”大赛评委正在品尝、评鉴各企业带来的大米蒸煮而成的米饭。
广东创优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才记提到,“阳江有山有海、气候优良,种植丝苗米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我们在种植优质丝苗米之外,也非常注重品牌的力量,通过电商让更多阳江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广东创优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才记,担着准备参赛的丝苗米。
优质大米
源自富硒土地
阳江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出丝苗米、富硒米等营养价值高的米中“贵族”,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优质水稻产地。全省第一个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认证的天然富硒地块,也正是在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近年来,阳江市还通过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阳江丝苗米”产业基地建设。
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庆胜在活动致辞时提到,阳江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大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通过良种良法良技提高水稻种植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水稻实现增收致富。此外,要打造更多的“粤字号”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全国消费者共享“阳江味道”。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东对各企业带来的大米进行评点。
“好的稻米,要没有虫蛀、霉变、杂质、黄粒。总体来说,阳西的大米都比较优质,今天参赛的样品也非常均匀、高品质。”本次“斗米”大赛的评委之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东表示。
以本次大赛为契机,阳江市将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继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擦亮阳江优质大米品牌,推动阳江大米由“种得好”“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推动阳江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庆祝丰收
亮点层见叠出
据悉,本次特色优质米“斗米”大赛是阳江市(阳西)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节前赛事之一。9月22日-24日期间,阳江市(阳西)丰收节还有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阳江非遗农技展示、品尝阳江特色农渔产品和阳西长寿菜式、“薯你最棒”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将轮番上演,让游客充分体验阳江的渔耕文化和乡村风情。
9月22日-24日,阳江市(阳西)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阳西县西湖公园举行。
此外,9月22日在阳江市阳西县西湖公园举办的活动启动仪式上,还将发布2024阳江市旅游精品线路,将阳江的山韵海情、乡村野趣传递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从阳西鸡乸堋村至东水山,感受农耕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双重盛宴;从东平北环到大澳渔村,将渔家风光尽收眼底。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丰收的盛会,共同勾勒“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图景,见证新时代阳江乡村振兴的大美气象。
撰文:徐臻
来源:南方农村报
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一个看似微小的结构改动,可能引发系统级变革。宁德时代CATL)近期推出的“L”型同侧正负极设计,正是这样的创新。宁德新款刀片电池正负极同侧,底部防爆阀容量3.2V150Ah尺寸:3 ...
人物简介黄雷,福建省消委会投诉部负责人,履职福建省消委会投诉部岗位6年,充分发挥调解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成功调解了千起消费纠纷,解决率达98%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2021年入选福州市“鼓楼 ...
中国消费者报郑州讯李伟伟记者耿记安)一起涉及金额仅20元的消费投诉,河南省济源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驱车10余公里到现场调解,促使双方和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日前,济源市消协接到了一起投诉:该 ...
西单大悦城泡泡玛特Twinkle Twinkle“来自星星的礼物”主题展全国首展作为全国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试点之一,北京近年来将“首发经济”视为提振消费、提升城市商业魅力的重要战略。从《北 ...
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 陶维 记者司宇萌)近日,安徽省合肥市消保委成功调解一起家电维修纠纷,最终消费者获退一半维修费和一台二手电视机作为弥补。合肥市消费者徐先生家里电视机出现故障,电话联系官方售后上门维修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教育培训课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费用高的特点,因此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会诱导消费者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但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信息却刻意隐瞒,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落 ...